「本文来源:陕西日报」本报记者李旭佳在延安市洛川县永乡镇阿寺村,有两棵枝繁叶茂的“功臣树”。这是74年前,“洛川种植苹果第一人”阿寺村青年李新安用毛驴驮回来的苹果树苗栽植的首植树。正是这一创举,让苹果成为阿寺村农民增收致富的“金蛋蛋”,让曾经的“烂杆村”变成远近闻名的旅游示范村,让洛川苹果成为享誉世界的知名品牌。“当年李新安从河南带回株苹果树苗,提出要在庄稼地上种苹果,村民们并不赞成,认为不种口粮一家人是会被饿死的。”7月26日,阿寺村党支部书记李保银告诉记者,当时洛川粮食产量不高,李新安的决定让很多村民不理解,冷嘲热讽,说他驮回来的是没用的“干柴棍棍”。不甘心的李新安磨烂嘴皮子和叔父换来了6.7亩地,建成了洛川第一个苹果园。苦尽甘来春满园。年,李新安精心管护的苹果树结果了,他成功栽植苹果的消息很快传遍四邻八乡,“洛川不能种苹果”的老说法不攻自破。“劝君眼放远,听我作宣传。要想富,先栽树。河边栽槐柳,地里栽果树。苹果树、摇钱树,祖祖辈辈能致富……”自此之后,李新安自编顺口溜《劝君栽树歌》宣传苹果树种植,带着苹果走乡串户叫卖。一幅生动的创业画卷在阿寺村的山峁间徐徐展开——第一个在陕北引进苹果苗木技术并成功栽植;第一个在当地建起苹果苗木培育场;第一个村级引进自发电解决了照明问题;第一个建起上下八间砖混小楼改善人居环境;第一个村级引进自动抽水机,解决村民深沟挑水的难题……贫苦的日子变得越来越红火,村民尝到了种植苹果的甜头,越来越认可苹果种植。在“功臣树”的见证下,阿寺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全村人的“苹果致富梦”逐一实现——年斤、年3万斤、年5.99万斤……阿寺村苹果种植面积从6.7亩发展到目前的亩,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苹果第一村”。“黄土高原海拔高,土层深厚,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均降雨量适中,很适合苹果生长。”洛川县永乡镇党委书记马骥涛告诉记者。74年来,从一家种到家家种,从阿寺村种到洛川全县种。截至目前,洛川县苹果种植总面积达到53万亩,农民人均3.3亩,居全国之首。年,当地苹果总产量95万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当时为了进行对比试验,李新安在一棵大珊瑚树上嫁接了十几种苹果枝,详细观察记录各个品种的花期、挂果和生长过程变化。”今年76岁的李四虎是李新安的徒弟,也是当年园艺队技术骨干中“五虎上将”之一。在李四虎的记忆中,为了攻克苹果栽培的技术难关,李新安总是白天劳作晚上点马灯彻夜看书,亲力亲为的模样让他至今难忘。李四虎说:“三大主枝错落分层整形法、堆土分株育苗法等方法都是李新安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他带领我们村走上了致富道路。”“我们村每家每户都种苹果,我就是在果园里长大的。现在家里有6亩多果园,空余时间就来冷库打打工赚取零花钱,一年能收入十几万元呢。”在果园旁的冷库里,47岁的王会莲正和同村的姐妹们忙着包装苹果,不出村就能打工赚钱是她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年,随着果树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洛川县开始大力推行种植矮化密植园,阿寺村成为洛川首个“试验田”,村里改造残败果园亩,建成高标准矮化密植示范园亩。“老树换新树虽然投入大、见效慢,但矮化树产量高、品质好、效益好,新果园还采用了先进的滴灌系统。果树变矮了,果农的钱袋子更鼓了。”李保银介绍,下一步村里将继续推广矮化密植示范园亩,力争在年实现矮化果树全覆盖。苹果文化步行街、苹果大讲堂、李新安纪念馆、苹果采摘观光长廊带……如今,漫步在阿寺村,一处处农家小院整齐划一,街道两侧由窑洞改建的仿古商铺整齐排列,随处可见蕴含苹果文化的农民画和雕塑造型。近年来,在推动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阿寺村推进果旅融合,形成了“果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发展模式。截至目前,该村接待游客70万人次。提及未来,李保银信心满满:“我们还要不断推进三产融合,带领村民致富,力争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6万元,为明年建设敬老院奠定坚实基础。”74年来,“功臣树”依然生机勃勃、硕果累累,见证着一代又一代阿寺村追梦人,见证着黄土地上一片片新增的“幸福林”……-07-:00:00:0走进乡村看小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7776.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7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