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苹果种植大县陕西省洛川县,全县60万亩耕地中,苹果种植面积达50万亩;16万农民中,95%以上种植苹果。农民收入的95%以上来自苹果,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

然而,在高收入的背后,洛川农民却存在着收入渠道过于单一的尴尬。如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洛川县委、县政府在积极探索。随着农村“三变”改革工作的开展,洛川县找到了开启农民收入多元化大门的金钥匙。年,洛川县完成了24个村(组)清产核资任务,并启动了其中12个村的“三变”改革试点工作。

日前,记者来到洛川,切身感受到了“三变”改革中,洛川农民依靠原来的土地,实现领“租金”、挣“薪金”、分“股金”三份收益,也感受到了当地农民认识的转变。

水渭村:一棵老槐树每年赚元红利

水渭村用旧村里的一棵老槐树入股,每年分得元的红利!这在洛川成新闻了。

“这只是我们在‘三变’改革中盘活村集体资产和农户低效资源,实现群众多元增收的一项内容。”村党支部书记郝水荣说。

水渭旧村位于洛川县交口河镇的洛河川道,全村共有26户,口人。年在政府大力支持下,整村移民搬迁到塬面新村,搬迁之后,旧村庄就闲置成了“空壳村”。年按照“沟川羊,塬面果”的思路,招商引入延安水渭川牧业有限公司,实施农村土地规模化流转,发展羊业全产业链经营。

年,水渭村作为洛川县“三变”改革试点村之一,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水渭川牧业有限公司为依托,推进水渭村“三变”改革,探索出“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园区+农户(贫困户)”的经营模式。

农民认识转变了,思想碰撞的火花迅速蔓延。水渭村村委会将旧村还田和集体预留的亩集体土地,协商折价入股到延安水渭川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湖羊养殖业,每年保底分红3万元;将旧村18间废弃闲置厂房,协商折价入股到洛川水渭川山泉水有限责任公司,用于生产纯净水,每年保底分红1万元;将旧村老槐树入股到洛川水渭川生态农业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开发水渭川旅游环线旅游,每年固定分红元;将水渭山庄每年的股金分红,作为股本金再入股给山庄,复式计息,“滚雪球”式发展。20年后水渭山庄房屋所有权和经营权归村集体。

与此同时,水渭村村委会与引进企业达成劳务用工优先雇佣协议,让流转土地农户剩余劳动力就近到公司种羊场、有机肥厂、水厂和牧草公司务工,挣取薪酬。真正使流转土地的农民实现了流转一份土地,得到3份收入。

“领着租金、拿着薪金、分着股金,这日子过得美、实在!”农户赵春成说。

金盆村:果农当起“大股东”

在“三变”改革中,洛川县金盆村却是另一种景象。果农只需将果园入股给洛川红富源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发展矮化密植果园种植,就可以悠然地当起“大股东”。按照双方约定,4年后新建果园开始产生效益后,每年产生利润果农和公司按照6∶4的比例分红。

“我不用投入一分钱,所有投资、生产、运营全由公司负责。”果农周百贤说,“在没有受益前,每年每亩果园我还可以从公司预支0元,保障日常生活支出。”

果农以果园入股后,再不用担心苹果的销售。从投入、生产、运营、销售等所有环节全部由公司负责,既可以把缺乏劳动力的果农从果园中解放出来,发展其他产业,同时也可以雇员的形式进入公司挣取薪金。

在投资金盆村之前,洛川红富源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已经拥有上千亩自营苹果基地,并自有果库、自营品牌和成熟的销售渠道。按照该公司的规划,通过在金盆村的试点,将逐步将这一模式扩大到全县各个乡镇进行规模化运营,从而生产出统一标准的苹果,然后由公司直接对接销售市场,分级分类销售,树立洛川苹果的市场话语权和定价权。

苹果种植是一项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据洛川县相关部门统计,每年洛川县苹果生产管理中需要劳动力万人次。随着年轻一代逐步退出果园生产管理,洛川的果农大部分是由年龄偏大的人来从事。随着年龄的增大,这些果农的医疗、养老等都是需要面对的问题。

周宏介绍,在公司收益后,每年会从利润中提出5%做为果农的应急基金,如果入股果农因孩子上学、生大病等需要资金,可免息从应急基金中支取。然后在留够生活必需费用的基础上,每年应分红利分期归还。

“应急基金解决了后顾之忧,红利又能保障我们长期的收益。这让我们这些干了一辈子果园活的农民突然觉得干农活也是一种乐趣。”村民周连胜说。

除水渭村、金盆村的做法外,洛川县围绕苹果产业,还为群众寻找出不同形式的增收渠道,如上黄章村的“企业+合作社+村委会”,凤栖镇城关二队开发运营大型农贸市场;牛天咀村果园与养牛结合;黄连河村发展林下产业……“三变”改革,不仅盘活了集体的沉睡资产,也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日报杨帆李涌本报记者肖力伟胡明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9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