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具有浓厚“陕西味”的热播电视连续剧《装台》,使很多人对陕西方言产生了兴趣。
方言的形成,除了语言本身的因素之外,还有社会、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因素影响。
方言之间的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其中语音最明显。
01方言的划分
根据教育部年《中国语言文字概况》介绍,汉语方言通常分为十大方言。
它们是:官话方言、晋方言、吴方言、徽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赣方言、湘方言、平话土话。
同时,在这十大方言区内,有的还可以再分为若干个方言片(又称为次方言),甚至再分为“方言小片”,明确到省、市、县、镇、村的方言,也即地方方言。
例如陕西话、广州话、闽南话、铁岭话、赣榆话、吴江话等。
在这十大方言中,“官话方言”的地位和影响最大。
什么是“官话”?就是中国古代汉语的官方标准语。
例如在在周朝时称为雅言,后来称为“正音”、官话,民国时称为国语,新中国成立后称为普通话。
“官话方言”的分布地域最广,目前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0%。
它可细分为八种“次方言”:东北官话、胶辽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中原官话、江淮官话、兰银官话、西南官话。
这八种“次方言”,也就是“八区法”,是方言学界的权威分类标准。
从地域上讲,“官话方言”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绝大部分地区,以及西南地区大部、江苏大部、安徽中北部、广西北部、湖北大部、湖南西部和北部、江西沿江地区等地,作为母语使用。
全国推行的普通话,是在“北京官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02陕西方言的分布
热播剧《装台》里的人物对话,“陕西味”很足。但其实,它主要是陕西关中话。
陕西方言,除了关中方言之外,还有陕北方言和陕南方言。
陕西省由于境内地理、气候的差异,大致自北向南可分为三大片区:陕北、关中、陕南。
这三大区域,除了地理、气候特征有差异之外,方言、风土民俗方面也有较大差异。
关中方言
关中方言属于中原官话,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方言之一。
中原官话,主要分布于河南大部、河北南部、山东西南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山西南部、陕西中部、甘肃东部和南部、宁夏南部、青海东北部、新疆南疆等地区。代表方言为河南方言。
关中方言主要分布在陕西关中地区以及周边省份。
按陕西人的传统分类,关中方言可分为东府话和西府话。
关中地区自古就被按地理东西走向,分为三个片区。
西汉武帝时,开始在关中地区设置三个郡: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它们属于京畿,拱卫京城长安,因而又称为三辅。
京兆尹管辖长安各县,左冯翊管辖关中东部各县,右扶风管辖关中西部各县。
唐代时设置三府:京兆、凤翔、兴德,清朝、民国时沿袭三府:西安、凤翔、同州。
于是,关中西部的宝鸡一带称为西府,关中东部的渭南一带称为东府。
因而,关中方言的东府话以西安话、渭南话为代表,西府话以宝鸡、咸阳话为代表。
由于关中方言还分布于陕北、陕南的各一部分,以及周边省份,于是就有了一种更细致的划分,把关中方言细分为三个片区:关中片、秦陇片、汾河片。
1)关中片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阎良区、长安区)、高陵县、蓝田县、户县、周至县、杨凌区、铜川市(王益区、印台区)、耀县、宜君县、咸阳市(秦都区、渭城区)、礼泉县、泾阳县、永寿县、淳化县、三原县、彬县、兴平市、乾县、旬邑县、武功县、渭南市(临渭区)、蒲城县、白水县、华阴市、澄城县、华县、富平县、潼关县;
陕北的洛川县、黄陵县、黄龙县;
陕南的洋县、西乡县(部分乡镇)、城固县(部分乡镇)、安康市(汉滨区部分)、旬阳县(县城及部分乡镇)、白河县(县城及部分乡镇)、平利县(县城及部分乡镇)、商洛市(市辖区)、洛南县、山阳县(县城及部分乡镇)、丹凤县(县城及部分乡镇)、镇安县(县城及部分乡镇)。
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
甘肃省:宁县
河南省:灵宝市、陕县、三门峡市(湖滨区)
2)秦陇片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金台区、陈仓区)、岐山县、凤翔县、扶风县、麟游县、千阳县、眉县、陇县、太白县、凤县、长武县、富县;
陕北的定边县;
陕南的汉中市汉台区(北关、西关)、南郑区(一部分)、勉县、略阳县、宁强县(北部乡镇);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原州区)、彭阳县、海原县、盐池县(东部)、同心县(南部);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泾川县、灵台县、崇信县、华亭县、庆阳市(西峰区)、庆城县、镇原县、正宁县、合水县、华池县、环县、靖远县、平川区、景泰县、康县、两当县(广金乡除外)、徽县、成县、礼县、西和县、陇南市(武都区)、文县(碧口镇除外)、宕昌县、舟曲县、临潭县、岷县、陇西县、漳县、甘谷县、武山县;
青海省:西宁市、平安县、湟中县、湟源县、贵德县。
3)汾河片
陕西省:宜川县、韩城市、合阳县、大荔县;
山西省:霍州市、古县、洪洞县、临汾市(市辖区)、浮山县、翼城县、曲沃县、新绛县、襄汾县、侯马市、闻喜县、稷山县、万荣县、绛县、垣曲县、夏县、沁水县(城关)、吉县、乡宁县、河津市、运城市(盐湖区)、临猗县、永济市、芮城县、平陆县;
由于关中地区自古就是陕西的核心区域,而且西安是省会,加之关中方言在陕西省的分布很广,因而西安话及关中方言就无形中成了陕西话的代表。
陕南方言
陕南地区的一部分区域方言属于关中方言,以上已有罗列,其余区域的方言则主要属于西南官话。
西南官话,主要分布于四川、重庆、贵州、云南,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湖北省大部、湖南省西部、陕西省南部,江西、西藏、甘肃、广东、海南、福建等省份也有分布。
陕南的西南官话,与关中话、陕北话差异很大。
语音接近南方话,婉转悠扬,吐字较快,咬音较轻,圆润甜柔。
陕南有三个地市级区域:汉中、安康、商洛。
汉中大部分区域方言属于西南官话,与四川、重庆话较接近。
安康、商洛地区的方言,分别属于中原官话、江淮官话、赣语。
其中,镇安县木王镇、山阳县鹘岭以南山区属于“方言岛”,都属于赣语区。
陕北方言
陕北地区的一部分区域方言属于关中方言,以上已有罗列,其余区域的方言则主要属于晋方言,即晋语。
春秋时期,今天的山西全境属于晋国。因而山西省简称晋。
晋语分布于地理环境相对封闭的黄土高原,这也是使得晋语在北方较独特的原因。
晋语与官话的主要区别在于,保留了入声,而且有很多与官话差异较大的特征词以及保留的古汉语词。
例如官话中的妻子、老婆,在晋语中多称为婆姨;官话中的蚂蚁,在晋语中多称为蚂蚍蜉;官话中的拳头,在晋语中多称为圪都,等等。
于是,学界将“晋语”从现代官话中分立出来,独树一帜。
晋语的主要分布地区在山西省大部、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陕西省北部、河南省黄河以北大部、河北省西部等。核心方言是太原话和吕梁话。
陕北的佳县、吴堡、清涧、府谷、神木、靖边、米脂、绥德、子长、子洲、榆林市榆阳区、横山、延安市宝塔区、安塞区、志丹、延川、吴起、延长、甘泉县等地的方言,就属于晋语区。
当然,以上只是大致的地理区域分类。还有一种特殊的“方言岛”现象。
也就是,历史上操相同或相近方言的一部分人,迁到操另一种方言的人的区域,他们所带去的方言在当地方言的包围下,如同大海上的岛屿,即形成方言岛。
例如四川省安岳县境内的辰州方言。
清朝初期,因奉旨“填川”政策,辰州府(位于今湖南省的西北部)的一批人移民至四川。
四川本属西南官话区域。但是时至今日,这些移民的后裔仍然使用着与当地方言明显不同的独特语言--辰州话,形成了典型的“方言岛”。
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流动的广泛、深入,方言也在不断融合,方言区域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
这些道理和现象,同样也适用于陕西方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