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12月21日电题:因为他,洛川苹果更红了——记全国“最美农技员”、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苹果生产技术开发办公室主任屈军涛   新华社记者胡璐、董峻   “这几年多亏了屈军涛,果园的光景一年好过一年。”陕西省洛川县芦白村53岁的卢玉平日前对记者感慨地说。   眼下正是陕北黄土高原的苹果大量上市的季节,洛川县正是最适宜种植苹果的土地之一,苹果是当地农民最重要的致富产业。   由于多年患有糖尿病,劳动能力差,卢玉平的生活一度非常艰难,但这两年他家生活变化很大,因为家里果园2015年之前还不结果,而今年总收入就已达到13600元,卢玉平也因此顺利脱贫。   卢玉平心心念念感激的人,是洛川县苹果生产技术开发办公室主任屈军涛。正是在屈军涛和他的同事们日复一日的技术研究和耐心指导下,苹果这个产业才成为了洛川县的新名片,同时也带动了一方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接受记者采访时,屈军涛正风尘仆仆地下乡回来。“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洛川县的苹果已经有一定规模了,当地老百姓也很有意愿发展这个产业。但由于技术没有跟上,种植了7、8年的苹果优果率还非常低,果农一年的纯收入不到1000块钱。当年大学毕业后我本来打算留校当老师,看到这种情况,思来想去还是觉得用一身所学,带动乡亲们致富这事更有意义。”回忆起当年作出的这个选择,屈军涛从不后悔。   正如他所说,自1996年7月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毕业后,他的人生就和“洛川苹果”紧紧联系在一起。而他的这一选择,一干就坚持了20多年。   在李前进和其他很多同事眼里,屈军涛是干出来的苹果专家,他始终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推动苹果科研领先。从1997年开始,屈军涛先后参与或组织引进试栽嘎拉系、富士系等国内外名优品种30多个,建成苹果种质资源圃、品种示范园30亩,储备适宜洛川本土栽植的苹果新品种16个。   屈军涛参与引进的红富士幼树“刻、剥、拉”技术,探索总结出适合渭北旱塬红富士的管理配套技术,使全县红富士幼园挂果期提前了2至4年,平均亩产量从1500斤提高到3000斤以上。   在卢玉平等当地果农们的眼里,屈军涛是“最接地气的苹果专家”,他不断创新推广方法,推动标准化生产。   2009年初,屈军涛调至县苹果生产技术开发办公室,在技术层面上负责全县50万亩苹果标准化生产。他创新技术推广模式,建立技术干部量化考核工作机制和苹果科技示范园挂牌责任制,加大苹果高新技术示范力度。   同时,他还探索了新的技术培训模式和果农培训效果评价机制,强化了科技培训实效。“我们发现,乔化红富士管理和苹果树修剪的技术体系,过去那套复杂的推广方式效率很低。经过反复琢磨,不断改进,现在终于探索出了简单易行,能很快让果农们接受的操作办法。”屈军涛欣慰地告诉记者。   近3年来,仅屈军涛个人就先后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230多场次。果园的田间地头、村里的会议室,处处都是他培训的场地,时时都有他忙碌的身影。   卢玉平说,屈军涛经常利用休息日抽空到他家果园,送上苹果技术资料,手把手教他学习树形的管理、拉枝、疏花疏果等技术,每年至少来十二三次。“屈军涛是个细心人,他知道我的眼睛不好,看书学习困难,专门为我送来放大镜,鼓励我学习,提高苹果技术。”他说。   在屈军涛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国家质检总局确定洛川县为第一个国家出口优质苹果质量安全示范区,2015年洛川苹果50万亩基地整县通过国家第一个绿色食品(苹果)原料生产示范县认证。   当提及下一步洛川果业的发展时,屈军涛的眼里闪烁着光彩。在他的期盼中,下一步洛川苹果还要打造“5个果园”,从种植技术、土壤、水肥、生态、景观等多个方面继续优化。“我还要继续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为果农们谋福利。”屈军涛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与产业为伴、与农民为友。正是有无数个屈军涛这样的“最美农技员”在“三农”一线挥洒着青春和汗水,农村产业才承载了群众的致富梦想。(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69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