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陕西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超越山东,跃居全国首位。陕西苹果,从秦岭北麓到渭北旱塬,又发展到陕北黄土高原,正在一路向北扩容。
年,陕西省开始在秦岭北麓发展苹果林带。之后,苹果种植带开始向渭北挺进。年,陕西省启动苹果“北扩西移”工程,延安北部、榆林南部的一些区县开始栽种苹果。
此后,陕西苹果种植版图北扩约公里,扩种万亩,形成了三个板块,渭北南部、渭北北部和陕北山地苹果。苹果基地县区由原来的27个,增加到了48个。
“陕西苹果产区的一路北移,是对苹果优生区认知上的更新、市场的选择、老百姓的种植意愿、脱贫攻坚的需要、生态条件变化等因素合力的结果。”陕西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宁殿林这样总结。
既要“绿被子”,也要“钱袋子”
“山是和尚头,沟是干丘丘,三年两头旱,十种九难收。”因为旱,春种一面坡,秋收一袋粮,是过去的陕北农民的常态。萧索荒山、漫天风沙,成为陕北挥之不去的黄色哀愁。
年,陕西率先开展退耕还林试点,要求延安“变兄妹开荒为兄妹造林”。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生态治理工程。在延安,有28.6万农户、.8万人参与到这一工程之中。
多年后,延安植被覆盖率由0年的46%提高到年的81.3%,年降雨量由多毫米增加到毫米以上,水源涵养能力达到6亿立方米。仅涵养水源一项生态效益价值就达53.21亿元。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尹红介绍,过去60多年间,我国各区域年平均气温呈一致性上升趋势,年平均降水量呈增加趋势。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陕北生态修复的双重作用下,近几十年来陕北区域温度升高、降雨增加。“温水双增”直接造成了苹果适生区的天然北移。
“过去陕北不发展苹果,是气候条件有硬伤,温度和降水都达不到。”延安市果业中心主任路树国认为,“温水双增”给苹果在陕北山地大面积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年,陕西省果业局经过近一年研究论证,提出苹果适生区北扩的思路,曾被排除在苹果适生区之外的子长、甘泉、志丹、绥德、米脂、子洲等陕北九县被列为苹果种植最适宜区。同时,将有机苹果生产的重点也放在了这一区域。
“优势资源与品种匹配了,才能产出好东西。果色艳、硬度大,酸甜适度、蜡质层厚,耐储运,这些特点让陕北山地苹果在市场上展现出老产区无法比拟的优势。一些老产区的苹果每斤卖一块多时,陕北山地苹果能卖到三四块钱。”
“退耕还林是陕西生态重建的关键一招。卫星图像上,在黄土高原的心脏地带,绿得最快的是延安,绿得最深的是延安,‘延安绿’就是退耕还林的最高奖赏。”延安生态环境院士参事工作室专家刘广全说。
但随着退耕还林政策性补助陆续到期,林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与农户经济收益期望较高的现实矛盾日益凸显。
“以前政府要‘被子’,群众没‘票子’,苹果栽植后,群众的票子问题解决了,对果园管理比普通生态林更加上心,三年就基本成园。”路树国介绍,在山地种苹果,首先要进行土地整理,而这本身就是一项水土保持工程。
果农在苹果花盛开的田间耕作
在延安市吴起县长官庙镇梁岔村的新建果园内,幼龄果树行行笔直、棵棵挺立,树下套种的大豆绿油油的,就像给果园铺上了绿色的“保护毯”。
“这是我们刚建成的亩示范果园,树下春天套种大豆,秋天套种油菜,既能抑制水土流失,又能培肥地力,还能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可以说一举多得。”梁岔村党支部书记白应团指着果园说。
国家得绿,农民得利。生态治理促进了苹果北扩,而苹果北扩也反作用于生态建设。苹果树根深冠大,保持水土、防治风沙、生态效益明显,形成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截至年,延安市累计为.5万亩山川披上了绿装,治沟造地55.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3.07%,其中5%是苹果园贡献的。
而在更北的榆林,过去几十年,红枣产业一直是南部县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但受连阴雨、病虫害和早霜冻的影响,红枣连年减产乃至绝收,即使偶有丰收年,枣农依然未增收。早在几年前,榆林市林业产业开发中心主任狄龙就曾发出枣农刨树引发水土流失的担忧。
为此,榆林要实现南部县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和生态保护,必须要培植发展新的主导产业。经省市专家论证,山地苹果在榆林发展具有广阔前景。
“发展山地苹果是南部丘陵沟壑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山地苹果对于南部县增加植被密度、防止水土流失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榆林市果业发展中心主任李子民说。
近年来,国家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榆林南部县有超过万亩坡耕地适宜发展林果业。榆林抓住国家实施“吕梁山片区百万亩山地有机苹果产业化项目”机遇,利用宜果退耕荒坡荒地,大力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推进果畜结合循环发展,实现山地苹果产业发展既富民又生态。
果蛋蛋变成了“金蛋蛋”
在洛川,95%的农民从事苹果产业,农民收入95%来自苹果产业;60%的果农户年收入超过10万元,12%的果农户年收入超过20万元,76%的农户拥有小汽车。“一亩园胜过十亩田”,撩拨着北边区县农民渴望致富的心。
“看南边洛川、富县的农民,务苹果都挣下钱了,我想我们离得也不远,为啥不栽上果树试试?原来这么高的山,根本种不成庄稼,没想到种上苹果后收入却出奇好。”今年60岁的延安市宝塔区川口镇榆树台村村民高毛山,在退耕还林之初就成为山地苹果的初代尝试者,20多亩秦冠苹果,让他在村里当了多年的致富标兵。在高毛山的带动下,全村发展出0亩果园。
果农分拣苹果
年,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吹响。面对北边区县困难群众没有支柱产业的现实,延安市委、市政府在反复研判后,把苹果作为全市脱贫攻坚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市县财政每年投入约3亿元,发展苹果10万亩以上。
延安北部八个县区大多是资源富集区,存在县富民穷现象,农业产业普遍规模小、不成气候。财力优势和政府破解县富民穷的迫切愿望,让延安北部县区对山地苹果发展寄予厚望,将其作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抓手,倾力支持。
从年起,志丹县借助大力发展苹果主导产业的契机,县财政每年列支0万元,以每个村发展20亩以上集体果园为主要形式,下大力气解决村集体经济“空壳化”的问题。从幼园开始,就实施财政补贴,配套灯、板、带等有机苹果生产设施。
安塞区财政每年列支果业发展资金近千万元,连续五年山地苹果以每年5万亩的速度扩张,并申请注册了安塞山地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宝塔区每年财政预算果业投入也在千万元。
而榆林市出台的“扶南政策”,让地方财力雄厚的北六县,以资金和资源结对帮扶“县穷民亦穷”的南六县,被列入苹果优生区的绥德、米脂、子洲等地发展壮大山地苹果产业正当其时。
“我家种有十几亩果园,这几年每年收入都在20万元左右,以前,种其他作物都收入不了这么多。”安塞区沿河湾镇方塔村村民白志政说。在他的带动下,全村50多户人家,家家都种起了苹果,村民们不用外出务工就能在家门口实现创富。
“我们这贫瘠的沙地里,种的最值钱的东西就是山地苹果,由于品质好,每年早早就销售一空。”榆林市靖边县政通果业丹霞富士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靖洲说,山地苹果真是陕北人的“金蛋蛋”。
身边一个个靠着苹果致富的样本,像涟漪一般扩散开来,让“优势在山坡,致富靠苹果”成为陕北农民的共识,老百姓种植苹果的热情持续高涨。
“老百姓有强烈的种植意愿,脱贫攻坚有发展产业的需求,黄土高原本身又是苹果优生区,且南边几个县早些年已经打下了全产业链的基础,可以说,苹果产业是延安产业脱贫的不二选择。”延安市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勇说。
发展山地苹果同样是榆林南部贫困山区精准脱贫,实现协调发展的现实选择。适宜发展优质山地苹果的七个县都属于吕梁山片区国家级连片特困县,贫困面大、脱贫任务艰巨。
脱贫攻坚期间,延安市和榆林针对不同贫困户的实际,通过建园补贴、免费分拣贮藏、优先销售的办法,将贫困群众镶嵌到苹果产业的每个链条上,进行精准帮扶。
延安实现整体脱贫,苹果产业功不可没。目前,全市近万人从事苹果产业,从事苹果种植的农户26.55万户,覆盖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的70.5%,年人均果业收入元以上。
延安13个县区全部成为陕西省优质苹果基地县。苹果产业已经成为全市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从业人数最多、对脱贫攻坚贡献最大的支柱产业。
山地果成为“绩优果”
在需求优化与产业升级共同驱动下,全国苹果生产布局的动态调整态势明显加快。在环渤海湾和黄土高原两大传统优势产区,位于低海拔次优生区的部分老果园因生产成本持续增加、果品质量一般、种植效益低、市场竞争力弱而逐渐萎缩,高海拔地区的特色山地苹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过去认为黄土高原地区苹果最适栽培区域为海拔—1米,近年经过淘汰,米以下区域苹果园已经较少。苹果正在由低海拔区域转向高海拔区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教授王雷存认为。
山东省苹果面积由年的万亩,迅速下降到年的.9万亩。渭北南部苹果面积逐步减少,陕西苹果优生区向延安、榆林北扩,增加到16个山地苹果基地县。
洛川县洛阳村果农采摘苹果
“粗略估计当前全省树龄超20年的果园有近万亩,这些果园将在三至五年内面临淘汰或更新换代。”宁殿林表示,陕西苹果种植将进一步向优势区域和特色产区集中。
5月26日,陕西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重点任务之一是调整区域布局结构,针对陕西苹果产区三大区域,提出了“逐步调减渭北南部,巩固提升渭北北部,适度发展陕北山地”的思路。
“陕西苹果正在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不断优化,标准化生产快速推进,产业化配套不断完善。”陕西省农业农村厅果业处处长秦云泽认为,苹果栽培区域向北部扩展对陕西苹果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山地苹果不同于高原苹果和平原苹果,以前人们并不认为榆林适合种苹果。然而,受外地红枣冲击,榆林红枣风光不再。作为替代产业,山地苹果很快在榆林应运而生,且迅速崛起。”榆林市果业技术推广中心原主任张建军介绍,“榆林山地苹果”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榆林成为全省首个通过农业部整市苹果地标认证的地级市。
“从实践来看,山上整地栽苹果保生态,山下保粮食,是榆林市丘陵山区探索出的发展农业的科学模式。山地苹果可能是中国发展苹果产业的最大‘潜力股’。”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一位专家说。
作为苹果优生区的北端,榆林土地资源广阔,25度以下可用栽植苹果的坡耕地在万亩左右。陕西省苹果产业体系首席专家赵政阳在榆林米脂调研山地苹果产业发展情况时曾预测:今后30年,陕北丘陵沟壑区有可能成为世界著名的苹果新兴产区。
年,陕西省苹果总面积.7万亩、总产量2.5万吨。在延安北部、榆林南部海拔在1米以上的丘陵山区,山地苹果总面积.8万亩,总产量.8万吨,分别占到全省的28.3%和27.3%。
“十四五”期间,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等均有利于果业高质量发展。陕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农业产业“3+X”工程,将苹果产业作为全省重点扶持的头号产业。
陕北具有养殖传统,且离养殖大省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距离近,有机肥源充足。光照充足、空气相对干燥,树体、果实、叶部病虫害发生轻微,完全可以用物理方式、生物方式、矿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有效控制。
发展山地有机苹果,是苹果北扩后产业升级和弯道超车的最佳契机,对占领全国苹果发展制高点至关重要。延安目前已认定绿色有机基地.7万亩、良好农业25.7万亩、出口基地14.5万亩。
“市场有需求,政策有关怀,农民有期盼,延安将牢牢抓住苹果产业调整的黄金期,聚焦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锐意改革创新,努力探索经验,力争为全省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作贡献。”延安市副市长魏延安说。
(当代陕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