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座谈会上,习近平提出一个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陕西省委、省政府要求全省要严格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产业,努力实现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夯实工作责任,强化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狠抓各项任务落细落地,推动陕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陕西省发改委黄河办主任荣朝柱告诉记者,去年以来,陕西全省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省委、省政府成立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系统协调落实中央相关要求,将中央要求与陕西自选动作充分结合起来,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让黄河真正成为陕西人民的幸福河。
造一片绿守好一方生态
来到陕北,一片片苍翠的绿色是主基调。往日的陕北大地,人们印象中是黄土遍地,黄沙漫天,群众在恶劣的生态环境中与天斗与地斗,斗了个精疲力尽,日子却依旧过的紧巴巴。
植被覆盖良好的陕北大地。邹星摄
据不完全统计,陕西的陕北地区每年为黄河贡献了约3亿多吨的泥沙,无定河、延河、窟野河、秃尾河、佳芦河等多条河流常年黄泥奔腾,携带着大量泥沙汇入黄河,有人曾经这样评价:“黄河的黄始于陕北,黄河的泥沙源于陕北。”
雨水携带大量泥沙流入黄河,留给陕北的只剩下了贫瘠的土地和贫困的人民。
在距离陕西榆林市米脂县县城以北20多公里的地方,一个叫作高西沟的小村庄闻名遐迩,驱车穿行在山路上,山峁间松柏茂密、梯田环绕,山涧中清波荡漾,绿水盈盈。高西沟是黄土高原生态变好的一个缩影。
“以前,高西沟植被稀少,山上光秃秃的,水土流失非常严重,‘雨涝流泥浆,冲成万条沟。肥土顺水走,籽苗连根丢。’是当时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榆林市米脂县高西沟村主任高治斌感慨道,如今的高西沟,今昔相比反差大,树变多了,河变清了,粮食够吃了,环境变好了。“这背后,是高西沟人60年来针对水土治理不懈探索和实践的结果。”
榆林市米脂县高西沟。邹星摄
为了填饱肚子,从20世纪60年代起,时任高西沟村党支部书记高祖玉开始带领村民们修建梯田、打淤地坝、治理沟道。高西沟人逐渐总结出了“山上缓坡修梯田,沟里淤地打坝堰,高山远山种树木,近村阳坡建果园,弃耕坡地种牧草,荒坡陡洼种柠条”的综合治理方式,以及“三三制”的治理原则,形成了以林固土、以草养牧、以牧肥田的合理格局。
采访中,榆林市市长李春临告诉记者,为保障黄河长治久安,近年来,榆林市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的“牛鼻子”,大力实施水土流失治理、重点水源工程建设等工程,启动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治理工程、无定河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目前,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万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48.8%,年均入黄泥沙量由建国初的5.13亿吨减少到2.1亿吨,为保障黄河中下游岁岁安澜作出了突出贡献。
陕西榆林地区经过综合治理后的沙漠。
其实,有一组数据也足以体现陕北生态变化的成就:年,榆林市仅残存60万亩天然林,林木覆盖率仅为0.9%,年入黄泥沙量为5.13亿吨。近年来,陕北累计退耕还林还草万亩,治理沙化土地万亩,年均入黄泥沙量由8.3亿吨减少到2.68亿吨。
为了能拥有一个美丽家园,数十年来,一代又一代榆林儿女坚持不懈地防沙治沙、植树造林,凭着一股誓将沙漠变绿洲的干劲儿,最终实现了“人进沙退”“林进沙退”的大逆转。在此过程中,榆林涌现出了石光银、牛玉琴、张应龙、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等一批享誉全国的治沙英雄和先进集体。
榆林市市长李春临告诉记者,榆林坚持南治土、北治沙,随着“两山”实践不断深入,“春风行动”“三年植绿大行动”“林业建设五年大提升”等治沙造林行动的持续开展,榆林林木保存面积、林木覆盖率已经分别由年的万亩和25%提高到现在的万亩和34.8%,使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进公里。
在革命老区延安,当地人民勇挑重担,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从年吴起县首开全国封山禁牧先河,到年在全国率先开展大规模退耕还林成为最早试点,再到年自筹资金13亿元再次率先在全国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将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延安市始终坚持人工绿化与封山禁牧相结合,梁峁沟坡洼统一规划,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群策群力、投工投劳,变“兄妹开荒”为“兄妹造林”,用20年时间,退出一片片青山,还出一洼洼绿地,过去“黄中找绿”,如今“绿中找黄”。
延安市宜川县黄河岸边经过整治后的绿色山体。张伟摄
据延安市市长薛占海介绍,延安全市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5万亩,占全国退耕面积的2.1%、陕西省的26.7%,森林覆盖率由33.5%提高到52.5%,植被覆盖度由46%提高到81.3%,陕西绿色版图因此向北推移公里。
与此同时,生态改善推动了延安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年平均降雨量增加毫米以上,年入黄河泥沙量下降88%,水土流失面积减少23%,扬沙天气天数减少到原来的1/10,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天……“郁郁青山”构筑起黄土高原的生态屏障,“蔚蔚蓝天”成为延安的亮丽城市名片。
今年4月印发的《陕西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年工作要点》特别提出,陕西将实施水源涵养提升、水土流失治理、水污染综合治理、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等工程,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垃圾分类。力争全年完成营造林万亩,完成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修复面积平方公里。
向生态要效益富一方百姓
延河在延安市延长县雷赤镇凉水岸村汇入黄河,依托当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当地村民山上种起了多亩大红袍花椒,打起了“凉水岸”牌大红袍花椒的特色品牌。花椒种植不仅为当地取得了生态效益,又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应的双赢。
“这几年随着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强,延河清澈了许多,你看延河汇入黄河的位置延河水有多清澈,这也是我们退耕还林带来的效果。”凉水岸村村主任王继民说。
众所周知,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黄河流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革命老区脱贫攻坚也是实现延安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说到脱贫攻坚,小苹果是延安不得不提的大产业。一方面,当地依托退耕还林政策和适宜优质苹果生长的独特气候,大力发展苹果种植,通过苹果种植实现了生态环境与农民致富的双赢。苹果红了,山绿了,农民也富了。
延安市洛川县,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如今的小苹果已经成为了延安人民的致富果。
延安市市长薛占海告诉记者,延安市将贫困户全部纳入“企业合作社果农(贫困户)”联结机制,持续推进以苹果为主的产业扶贫,苹果种植面积累计达到万亩,产量达到万吨,产量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全国的九分之一,位居全国地级市之首。
在宜川县壶口镇曹家庄村的苹果园里,当地贫困户王吉明正在紧张忙碌着,几个月后成熟的苹果将为他带来不错的收成。“今年套了12万个苹果袋,保守估计每亩苹果的纯收入能超过一万元呢。”王吉明眉开眼笑。
陕西省大荔县黄河岸边景色。党宇杰摄
地处黄河沿岸的渭南市大荔县,全县农民人均一亩枣、一亩瓜果菜、半亩设施农业,素有“现代农业看大荔”之称。记者从大荔县委宣传部了解到,大荔全县农业工作坚持“1”发展思路,立足良好的生态优势,当地以特色产业为基础提升农业园区,以美丽乡村为抓手加速城乡一体,县镇村三级联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农业、农村、农民三农转型,走出了一条切合大荔实际的农业大县转型发展之路。
陕西省大荔县黄河岸边良好生态与民居完美共融,呈现出壮阔美景。党宇杰摄
依靠黄河也能致富。在陕西宜川县壶口镇,当地依托壶口瀑布做起了特色旅游,依托旅游发展当地斗鼓、秧歌等特色文化,吸引许多游客前来旅游消费。
壶口镇居民杨海鑫前几年在南方一直打工,收入不错。但是在家门口挣钱一直是杨海鑫的梦想。近年来,壶口瀑布的开发,旅游设施的完善吸引了大量游客。眼看着形势变好,杨海鑫辞掉以前的工作,带着打工赚的钱在壶口镇做起了农家乐。“一楼是餐饮,平常为游客做一些可口的本地菜,游客也喜欢。二楼是住宿的地方,游客吃完饭也可以在这里住宿。平时收入还不错,比打工强的多。”
宜川县壶口镇党委副书记袁野告诉记者,依托壶口瀑布的旅游优势,政府部门鼓励引导当地群众发展与壶口瀑布相配套的旅游设施,从吃住行游购娱等角度丰富壶口当地的旅游内涵,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也鼓励更多群众通过为游客提供优质旅游服务增收致富。
气势雄浑的黄河壶口瀑布。
提到黄河,文化也是个避不开的话题。陕西黄河壶口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思宣告诉记者,为了做好黄河文化,宜川当地联合陕旅集团开发了大型实景演出《黄河大合唱》,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展现黄河的红色文化,同时在演出中融入宜川当地的斗鼓、旱船、说书、民歌等文化元素,通过演出做大做强黄河文化,通过文化内涵的丰富吸引更多游客。
在延安市黄河壶口瀑布景区,融合当地特色的实景演出《黄河大合唱》成为了当地展示黄河文化的特色与亮点。张伟摄
游客喜欢来了,当地的旅游发展就会更有底气了。未来,宜川当地还将依托壶口瀑布景区这个窗口推动全县特色扶贫产品销售、展示当地包括斗鼓文化在内的黄河文化,依托旅游推动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立足转型谋求高质量发展新理念
黄河干流在陕境内全长公里,流域国土面积、人口、经济总量分别占全省的65%、76%和87%左右,是陕西省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黄河流域陕西段承担了全省83%以上工业用水和78%以上生活用水,污染防治任务重。
为严守生态保护红线,陕西持续推进黄河管理范围划界工作,建立自然保护地,引导生态脆弱地区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加强水体保护,完善河长制湖长制组织体系。
渭南市合阳县有黄河流域最大的温泉湖泊型湿地——洽川湿地,以及徐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总面积平方公里,是“关中绿肺”,也被誉为黄河景色最美的地方之一。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黄河岸边的特色农业如今已经成为了当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力担当。
立足于良好的生态,合阳县细化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完善管控体系,做到发展不超载、严守不让步,将黄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充分结合起来,在确保生态保护守底线的同时充分激活资源,让群众生活富起来。
“合阳以建设现代农业先行区、新型能源聚集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着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合阳县县长邓宽社介绍,合阳聚焦品牌农业、设施农业、未来农业;立足生态优势,坚持走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加快洽川景区5A创建,推进武帝山国家森林公园、徐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旅游开发,着力提升处女泉、福山、南社秋千谷等景区发展,努力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县、国家旅游度假区。
近年来,陕西榆林围绕转型升级做了大量工作,作为《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年)》确定的31个成长性城市之一,如何在“一煤独大、产业结构单一”的特点下,规避“资源陷阱”,加快转型升级,成为榆林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榆林市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高端能源化工项目。
“作为国内同等规模相对一流的能源化工企业,效益好才有竞争力,所以在能源转化效益上要高。”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宏伟说。
张宏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年,公司以元一吨的价格就近采购煤炭,一年消耗约万吨煤,全年煤炭成本约为17.9亿元,通过加工生产将煤转化成聚乙烯、聚丙烯、硫磺等化工产品,产值能达到56个亿。17.9亿到56亿的跨越,是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的转变,也是传统煤炭产业脱胎换骨的路径。
近年来,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的“新引擎”。坐落于延安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小镇西区南端的延安光谷创业咖啡区,记者看到不少青年创业者在这里“安家落户”,省米APP总经理姬颐熙就是其中的一员。
姬颐熙所运营的是一个电商优惠卷导购平台,主要提供淘宝等主流电商平台的内部优惠服务。今年5月,她带领团队正式入驻延安光谷创业咖啡区。“4月份,我们的APP开始进行内测,目前平台属于初期推广阶段,这里不仅租金全免,配套办公设施齐全,而且对于入驻企业还有多项帮扶优惠措施,极大减轻了我们创业初期的压力。”姬颐熙说。
“我们以双创孵化为主,配套商业为辅,引进新能源、加工生产以及大数据等相关优势企业,不靠店铺收租存活,而是通过投资孵化创业项目,获得长线回报。”延安光谷创业咖啡刘宏雄介绍。
记者了解到,目前,延安光谷创业咖啡已经引入93家创新型企业,带动就业人,其中涵盖了红色旅游、红色产品、文创开发等具有延安特色优秀企业。“针对这些企业的发展需要,我们会给它提供优质的资源对接和帮扶,希望能在短期内孵化出具有延安代表性的一两个明星企业。”刘宏雄说。
近年来,延安市委、市政府陆续出台了《延安市促进新经济发展暂行办法》《延安市关于支持创新小镇和基金小镇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要素保障、财税奖补、挂牌上市、基金产业、商事服务等五方面二十条鼓励支持政策。并在延安新区率先建立大数据产业园,将华为、新城控股和阳光城集团等引入新区,将大数据产业驱动作为延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一块“芯片”。
“我们围绕政务大数据、智慧旅游、电子商务等产业发展,帮助延安谋划云计算大数据产业集群项目。推动华为公司技术成果和资源优先向延安转移,推荐更多的华为公司战略合作伙伴企业投资落地延安,持续拓展双方合作领域。”延安云计算数据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延安市云计算数据中心总控大厅。邹星摄
记者了解到,为发挥华为的品牌优势,年延安云计算数据中心共拉动了近60多家华为大数据产业的合作伙伴,与延安市的各个职能部门进行对接交流,协助延安建成能源大数据,在云平台上承接新经济业务,帮助政府进行大数据优化,从技术上支撑,通过华为的软件进行线上平台招商,推动延安云计算、大数据产业走向全国。
陕西省发改委副主任李雄斌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下一步陕西将对标国家规划纲要,集中力量编写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持续推动实施黄河流域小流域综合治理、荒漠化治理、淤地坝建设等生态保护工程,实施无定河、渭河、北洛河等重点支流河源生态修复工程,为把黄河建设成中华民族的幸福河、安澜河贡献陕西力量,让母亲河永葆生机和活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