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6月1日电题:陕西:三秦大地奏响追赶超越“进行曲”新华社记者石志勇、薛天陕西,华夏先民生息繁衍之地。巍巍秦岭,滔滔渭水,见证着古老三秦大地日新月异的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脱贫攻坚鼓起了百姓“钱袋子”,创新驱动带来发展加速度,“美丽陕西”既筑牢了“底子”又撑起了“面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陕西省正抢抓机遇,不断奋力追赶超越,描绘高质量发展新图景。(小标题)“穷根”断了“乡党”笑了春末夏初,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安仁镇小坡村登高眺望,黄河滩地里的冬枣大棚一望无际,大棚里的枣树长势良好。过去的小坡村,因为地处盐碱地带,是个穷村子,“老远看,水一片;近一看,全是碱。种啥啥不长,群众真恓惶”。如今的小坡村,依靠种植冬枣使万亩盐碱地长出了“金蛋蛋”,村里人又编了新的顺口溜:“站在小坡向东望,小坡一片新气象;万亩冬枣在田间,家家户户十几万。”小坡村的变迁是陕西战贫之路的缩影。产业扶贫拔“穷根”,移民搬迁挪“旧窝”,扶贫工作队谋“兴村”……一系列攻坚之举使得陕西省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全省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5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24.93万户贫困群众搬入新居,贫困群众收入水平显著提升。产业发展鼓起了老百姓的“钱袋子”。陕北的果园里,乡亲们正在种植着致富希望。走进延安市洛川县槐柏镇两坑村村民陶七斤家,整洁明亮的窑洞里,现代化家具、家电一应俱全。陶七斤说,过去家里种过小麦、玉米和烤烟,却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如今靠种苹果去年就收入54万元。户人家的两坑村,现在家家种植苹果,年收入超过50万元的有6户。陕南的社区工厂里,新产业工人们在编织自己的梦想。家住石泉县城关镇江南社区的沈运洁,仅用了3年,就完成了从留守妇女到企业负责人的“蝶变”。原本贫困的她,成立了自己的“家庭工坊”,带动30多名乡亲共同致富。渭南市富平县大力扶持幸福“柿业”,全县柿子种植面积36万亩,产值40亿元。“我在村里的柿子种植专业合作社打工,一个冬天下来,家里的日常花费就够了。”淡村镇盘龙村村民杜玉芹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奋斗的起点。如今,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正在秦岭南北、黄土高原徐徐展开。   (小标题)创新驱动了科技成果生“金”了一种神奇的高分子智能材料,在常态下较为柔软,一旦受到外力撞击,就会迅速变硬消化外力,外力消失后材料会恢复柔软。它的发明人是西安理工大学副教授李锋,而让它大放光彩的却是“技术经理人”孙卫增。“我同技术团队一起规划了这个成果的转化路径并广泛推介,一家知名运动品牌出资购买了这项技术并将其应用于鞋底,这个系列的运动鞋年销售超过万双。”孙卫增说。“点石成金”是陕西推行的“技术经理人全程参与成果转化”模式的最直接效果。大批“技术经理人”全程参与技术成果的筛选、立项、产业化等各个环节,实现了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的常态化精准对接,全力打通创新驱动的“最后一公里”。作为科教大省,陕西省有多所高校,多家科研机构,专业技术人才百万人以上。如今,创新驱动正成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内在动力:——助推城市发展。西安市持续以科技创新推动城市发展,年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元,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年产值分别增长23.4%和13.3%,远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的增速。——引领企业转型。众多企业加快从“制造”到“智造”转变:商用车变速箱生产企业法士特集团的多条智能化生产线上,智能机器人逐步成为“主力”。陕汽集团加快清洁能源、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技术研究,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层出不穷,年销售汽车23.5万辆,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带来发展新动力。年陕西省技术合同交易额超过1亿元,位居全国前列。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持续高速增长,年占GDP的比重达11.7%,高技术产业“十三五”期间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年3月30日,陕西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全面启动。“‘秦创原’将充分调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类主体和人才积极性,形成产业链和创新链的良性互动,建成带动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市场化、共享式、开放型、综合性科技创新大平台。”陕西省科技厅厅长孙科说。位于渭水之畔的中国西部创新港,是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主体建设的“秦创原”重要载体。如今这里新能源、大数据、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平台正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超市”整装待发,科技成果路演吸引着全国各地投资人。(小标题)“黑色”退了“绿色”深了“煤主沉浮”“油主沉浮”——长期以来丰富的资源禀赋让“黑色产业”主导陕西经济。从过度依赖能源化工粗放发展到构建绿色经济体系,陕西初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生态相互促进,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地处陕北的榆林市、延安市,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富集。以绿色、低碳、环保为方向,榆林市一批能源深度转化项目“开花结果”,由原煤转化而来的环保燃料兰炭有效减少了大气污染。延安市推动绿色转型,唱响了苹果产业更新升级、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新经济业态加速崛起的“三重奏”。位于陕南的汉中、安康、商洛三市,拒绝重大资源开发性项目落地,关停影响生态环境的工矿企业,全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壮士断腕”后的陕南三市保护了绿水青山,也赢得了金山银山。历史悠久、文化厚重、黄土飞扬,是许多人对陕西的第一印象。但近年来这一印象正被颠覆。通过持续不断造林绿化和生态修复等措施,陕西森林覆盖率已超过45%,绿色版图由“浅绿”向“深绿”渐进。“立足‘美丽陕西’建设,陕西要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特别是保护好秦岭这一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让三秦大地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陕西省发改委主任张晓光说。(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