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重借助“外脑”,也重苦练“内功”

——追求内外兼修,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

招才引智,看得见的是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看不见的是创新能力提升和人才团队培养。

土壤板结、果品老化、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等问题,让延安市万亩苹果面临收入“天花板”;石油采收成本偏高、国内外油价“倒挂”、原油深度转化能力有待提高,延安市经济稳增长压力加大;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建设陆港型物流枢纽城市和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极度缺乏专业人才;市场竞争激烈、医学人才流失加快,群众花钱去外地看病现象增多,公共医疗服务品质亟待提升。

在追赶超越中必须面对并解决的这些问题,倒逼延安以积极开放的姿态、务实管用的措施,借助“外脑”来破题。

24名院士、名院士专家团队成员,23个院士工作站,构建起延安市创新发展“最强大脑”,在能源化工、农业产业、生态水务等重点领域破解技术难题、激发创新活力。

引进“最强大脑”产生的实际效应,不仅让延安市的土壤环境得到改善、能源开发效益提高、百姓就医上学便利,更重要的是,通过专家学者传帮带,培养出一批本地人才,形成外来人才和本土人才共同发展、良性互补的格局。

延安新区

刘浩

以“智高点”抢占制高点

洛川县苹果产业研发中心主任李前进,被当地果农亲切地称为“李院士”。早晨,他刚刚进了苹果产业研发中心示范基地,就接到果农打来的“李院士,这会还能给苹果涂秆不?”

“可以涂。天热了,药的浓度可要比6月低一点。搞不清楚的话,上来说。”虽然自己的办公室在县城的研发中心,但李前进更喜欢到塬上的基地里。

特别是建成束怀瑞院士工作站后,他研究苹果种植技术更有劲头了,恨不得把专家的知识统统倒进自己肚子里。

果园更新换代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重茬病,李前进一直在研究破解办法。专家到来,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新办法:棉隆熏蒸技术。

原本需要采集土壤分析有害物质,找出病菌元素进行化验,才能对症下药。“其中的细节很多,现在专家直接给了答案,”李前进说,“比如土壤温度在18~25℃、湿度在40%~60%,熏蒸完需要放气等等。”

每个数据、每个细节,都直观清楚。“我们自己做方案可能要几年,拿专家现成的方法,只需要试验是否适合咱。一下少走多少弯路啊!”李前进说。

问及怎么把院士引进来时,李前进有点自豪地说起自己年参加“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计划,去山东农业大学学习的过程。“当时正在研究重茬建园,就选了这个方向的导师,”他说,“束院士和我导师又是师兄弟,这不就套上‘亲戚’了。”

延安的院士工作站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缘分”。落地宝塔区的山仑院士工作站,也是缘起河庄坪镇党委书记刘震,在下乡过程中一次偶遇。

针对山地苹果产业发展急需高效灌溉,而刚建园的果农没有收益、不愿购置灌溉设施的问题,山仑院士工作站带来一种新的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移动共享山地苹果滴灌系统。

目前,滴灌技术在志丹县、吴起县、宝塔区的多亩果园里推广应用,让果农省时省力又省心。

近年来石油、煤炭市场疲软,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

作为石油机械企业,延安嘉盛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也走到了转型突破的关口。

由于国内超深井、高温高压井所需管材及其扣型存在不足,开采过程中的腐蚀和结蜡问题未有效解决,油气田开发仍需技术上的支撑,同时生产智能化、产品高端化也都需要全面升级。

延安苹果

年,李鹤林院士工作站正式落户嘉盛石油,这些技术难题出现了转机。

在油气富集区,通井、射孔、压裂和生产均为同一套油管,油管的上卸扣次数需达到3到6次。根据油田相关数据反馈以及现场调查,目前普遍使用的油管,废品率较高,很难满足现有工况条件。

在院士工作站的助力下,嘉盛石油针对性的开发生产了特殊螺纹油管。新型油管装卸各16次仍保持扣型完好,并且完全实现了螺纹接头与管体的等强度设计,台肩密封结构大大提升了接头的密封性能。

“做梦也没想到,我们能把院士引进来。在延安,这就是一种可能。”嘉盛石油副总经理黄岩岗说,特殊螺纹油管的面世,意味着在石油机械高科技领域有了“延安首创”。

从经济效益上讲,特殊螺纹油管可降低油田使用成本约20%。因为不需要镦粗加厚、热处理,在提高性能的情况下,可使油田采购成本降低约5%。年,仅这一项,嘉盛石油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为企业带来利润万元,为国家上缴利税万元。

一个理念引发的实践

盛夏,波峰浪谷的绿色延安,苹果、香梨硕果盈枝,侧柏、刺槐满目苍翠。

20多年的退耕还林使延安的林草植被明显恢复,高原大地实现了由黄到绿的转变,春秋季节不再是尘土飞扬,城区空气质量明显好转,生态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退耕还林20年后,延安绿了,但是如何来保持、提升绿能质量,更好地守住这片绿?”延安市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公室总工程师白应飞问。

在南泥湾刺槐林科研标准地,有一套集提取土壤水分、林内和林外生态气象于一体的观测系统,可以通过对土壤营养、水分等测定,进而确定单位面积的林木株数,最终制定出合理的树木种植密度。

为了从根源上弄清林分结构问题,延安市生态环境院士参事工作室,从年起分别在南泥湾、吴起县吴起镇、宝塔区李渠镇建立科学研究标准地。

“其实就是适合种什么树、种什么树效益最大。”生态环境院士参事工作室专家刘广全认为,要解决的是可持续发展问题,把过去的生态效益真正转化成经济效益,进而转化成更大的社会效益。

引进一位院士及其带来的高端人才团队,意味着创新资源的集聚,将推动一个行业乃至整个地区自主创新的热潮。

延安的名片苹果产业,随着种植技术不断提升、果树品种持续改良,“发挥”空间越来越小,果农增收面临着“天花板”。继续在种植环节打主意,“破天”比登天还难。

“好的商品果,我们采下来就可以把它卖掉,那还有一部分,不够客商收购标准的,怎么处理?”洛川院士工作站研究员安贵阳问。

答案在生产车间里。机器正在粉碎从苹果园里收回的落果和残次果,再通过发酵蒸馏,生产出口味不同的苹果冰酒。

安塞南沟村苹果种植基地

每当有人来工作站,安贵阳都会热情地拿出各种酒让大家品尝。他会仔细观察对方喝酒时的表情,充满期待地问:“怎么样,是不是有种苹果香?”

这一新产品的研发,得益于中国工程院院士康振生和他的科研团队。以康振生为首的洛川院士工作站,年3月成立以来,除了对苹果生产前端的育种培育和抗逆性栽培等研发突破,还对苹果后端的精深加工进行全产业链的拓展,累计产生经济价值1亿元。

“当前我们苹果产业缺乏深加工探索,像苹果干、苹果汁等产品仅达到初级加工水平。”安贵阳说。原来没人要的落果和残次果,以0.2元一斤的价格回收后,加工出来的苹果冰酒系列产品,预计能卖到每斤元,增值空间可达10倍。

现在,安贵阳已经把家安在了洛川,爱人也一直随他一起围着这颗小小苹果转。

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揽才引智,院士工作站带来的新理念都会引发新的实践,激活了人才助力创新发展。

延安水务投资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引进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先进理念和技术,还率领团队指导延河综合生态修复和整治工程。在开展水污染综合治理工作中,指导建立目标倒逼的水环境治理方案,开展流域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专家助外力,新人修内功

年12月,医院综合外科医生孙红星,正式开始在上海医院为期半年的学习。

根据发展需要,他选择了跟班颅底和内镜组,白天观摩学习,晚上看书巩固,医院不定期举办的学习班也不肯错过,他要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机会难得,我真是开了眼界,也深感差距巨大。”孙红星说。

他已经是第三批去医院学习的医务人员。自延大附院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周良辅,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后,双方签署了“周良辅院士工作站实施方案人才培养计划”,每年选派青年优秀医生、护理和技师到医院跟班培训学习,至今已有30人。

“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不只引进院士和团队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通过合作形成自己培养人才的模式和渠道。”延大附院副院长李红梅说。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工作8年的护士杨健,去医院学习后感叹:“3个月时间里,我亲眼见证了这里的技术水平有多高。”她在延安从未遇到过的各种疑难杂症,都可以在医院见到并参与处理,为以后应对紧急情况打下基础。

“是如杨健所说,延安样本有限,有的病例我们从没见过。这样一批批学习的方式,不够快也不能惠及所有医务人员。”延大附院神经外科医生郝文炯说。

为此,延大附院与医院沟通联系多次,在年1月14日正式开启远程模式,参与医院内部查房。“医院的四个院区,就是相互远程查房。加入其中,可以让专家教授直接点评指导我们的病例。”郝文炯解释说,观看对方交班的过程,更是一种学习。

工人在洛川县一公司车间的智能分选线上工作

新华社记者邵瑞摄

医院的变化,患者感受最直观。

年11月,一名70多岁的患者因早期胃癌来延大附院就诊。该患者的丈夫曾被误诊恶性肿瘤,切除过一个肾,所以家属对于治疗方式始终难以确定。

“根据病情,新引进的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是比较适合这名患者的。”延大附院消化内科医生古巧燕说,在工作站平台的支持下,医院手把手指导帮带,这项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但家属对于新技术心存疑虑,医院了解检查后,还是决定在延大附院手术治疗。医院与专家团队沟通确定方案,最终顺利完成手术,患者10天后便出了院。

在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带动引领下,延大附院科研成果转化水平明显提升,先后有16项科研成果和多项诊疗规范、先进技术转化应用于临床。

“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定位已由之前的强调直接效益,扩展到重视间接带动;工作内容也由关键技术攻关和重大成果转化,延伸至人才团队培养和创新能力提升。”延安市科协副主席郭兆茗说。

设站以来,嘉盛石油多次开展技术研发骨干培训及技术交流等活动,增强了一线生产技术人员的加工和检测水平,提升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

嘉盛石油技术质量部经理李亮感触颇深,通过跟院士团队学习,自己的业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名师就在身旁,想不进步都难。”他表示,企业的技术及研发骨干梯队建设渐渐形成,为今后发展增强了后劲。

引进人才,延安不固步自封,“闭门只练自家拳”,也不妄自菲薄,“招来女婿气走儿”。

延安清洁能源孵化器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培训85个职业果农,并与山仑院士联合培养数名研究生。延安“圣地人才大讲堂”“科技人才大讲堂”等专题报告和学术讲座,营商大会、人才峰会、创新创业大赛等主题活动,正潜移默化滋养着人才成长和精神文化建设的沃土。

来源:《当代陕西》

原标题:《延安“新引力”

既重借助“外脑”,也重苦练“内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