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延安山山峁峁的苹果园,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甜香味飘来,沁人心脾。“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新时代要当好新农民……”从心底唱出的悠扬信天游,洋溢着农民丰收的喜悦,也激荡着向美好生活奋进的豪迈。新时代要当新农民。走进延安的山山洼洼,延安苹果“唱”响的《悯农》新歌,如山泉叮咚,似珠玉落盘,格外悦耳动听。
新算法:三三得九不如二五一十
走进宜川县丹州街道圪崂村,余亩连片的苹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挂满了枝头,映照着果农丰收的喜悦。作为宜川当地有名的苹果经纪人,张海祥家的苹果早早就出售完了,正忙着对接来自全国各地的果商,让乡亲们的好苹果能卖上好价钱。乡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始终离不开产业的兴旺。圪崂村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种植苹果,现有果园面积达到亩,是宜川县有名的苹果专业村。年,该村人均收入突破3.5万元,成为令十里八乡羡慕不已的好村子。圪崂村是宜川县苹果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张海祥是其中的见证者,也是受益者。“到了年左右,我们村的苹果迎来了盛果期,群众的日子也都好了起来。年,我们家一年的收入达到了30万元,苹果让大伙儿的日子真正好起来了。”张海祥说。苹果要种好,更要管好,只有好苹果才能卖出好价钱。果树老、品种单一、管理不善……随着时间的推移,圪崂村的苹果产业发展也遇到了瓶颈。张海祥开始思变,间伐果树,改良品种,提高管理技术,让老果园焕发出新生机。“我总结出一个道理,那就是三三得九不如二五一十。”张海祥打比方说,如果果园管理不善,一颗苹果3元,3颗才能卖9元。而管理得好,一颗苹果卖5元,2颗苹果就能卖10元,而且还减去了大量的人工和投资成本。张海祥在当地还有个外号叫“张百万”,不仅是因为苹果种得好,还因为能把圪崂塬上的苹果卖个好价钱。从事代办20多年来,张海祥积累了很多优质果商资源,圪崂村的苹果销售价格常常是十里八乡最高的。近几年,他每年都要向外经销多万公斤苹果,切身感受到苹果产业给村民带来的变化:全村户人,70%的果农都达到了城里有房、家里有车的生活水平。新担当:苹果摘下就敢让自己娃吃拿着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上海)的检验报告,洛川县果农党刚良对自己的苹果品质格外自信:“你看看,很多指标都能达到欧盟标准。”他拍着胸脯说,“我的苹果摘下来就敢让我娃吃。”对于苹果品质,洛川一家苹果销售公司的负责人分外自豪:我们的苹果最经得起检测检验。今年公司发往国外的苹果,通关时要最新的检验报告。公司让西安经销店随便拿了两箱送检。新招来的业务员非常担心:这么重要的事情,应该精心准备送检样品,公司怎么能视同“儿戏”,让经销店随便拿两箱去送检?结果让所有人信服:随机抽检的苹果,各项指标,全部高标准达标。放心吃、带皮吃,脆甜的延安苹果,“杠杠的”品质保证让市场声誉迅速提升。延安苹果“杠杠的”品质保证背后,一是严格的安全质量生产体系的推行,二是果农生产高品质苹果的“用心追求”。临镇镇任家塬村原支部书记刘佰生,正忙着给果园里铺上厚厚的羊粪。“一亩最少得公斤。”他将给果树施有机肥戏称为“吃海鲜”上“套餐”,“这样才能种出地道的有面苹果、绿色无公害苹果。”“延安富硒苹果好,抗氧化来防衰老,大人娃娃都食用,谁吃都把拇指翘。”刚走进该村果农李延军家的果园,就被一树树又红又大的苹果和一阵阵用《拥军秧歌调》唱出的“富硒苹果好”的歌声所吸引。富硒苹果如何好?为什么果农这么看好它?李延军一边忙着摘苹果,一边给记者答疑解惑。“硒可以增强人体的抗氧化性,帮助人们防病抗病增强免疫力。”李延军家一共10亩苹果,今年试种富硒苹果6亩,苹果个头儿更加均匀,基本都是直径85-90mm的果,颜色更鲜艳,口感更甜脆。李延军高兴地说:“往年12颗装的普通苹果一盒卖元,今年富硒苹果试种成功,作为功能性水果,同样是12颗一盒,能卖到元。这6亩富硒苹果能产2万公斤左右,纯收入可达30万元以上。”延安是世界苹果优生区,目前,延安苹果种植面积.7万亩,约占全国的九分之一、陕西的三分之一,年产量超过万吨,年产值上百亿元。“杠杠的”品质保证,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也让延安苹果走俏大江南北、走出国门,出口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延安苹果已成为航天员太空“出差”的必备水果,今年6月5日,延安苹果作为航天员的营养品,随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飞向太空,这是延安苹果第三次进入太空。新农人:“下地上班去”成口头禅
金秋时节,硕果飘香。眼下,延川县大禹街道南塬村的苹果喜获丰收,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腰”枝,果园里处处弥漫着香甜的气息,托起了村民们“甜蜜”的致富梦。走进南塬村的果园,翠绿的枝叶点映着红彤彤的苹果,微风吹过,阵阵果香扑鼻而来。果农杨增福种植苹果多年,积累了不少种植经验,在他的精心照料下,今年他家的苹果迎来了大丰收。“今年苹果是丰收了,质量好,卖得也好,比去年每斤涨了1元,光今天我就卖出去多公斤,收入5元哩。”杨增福乐呵呵地说。由于南塬村的科学管理,苹果产量和经济效益都在逐年增加,随着南塬村苹果产业的发展,村民摇身变成了“上班族”,不出村就赚鼓了腰包,“下地上班去”成了村民的口头禅。“我们村家家户户都种植苹果,效益是一年比一年好。苹果种好了,村民不出村就赚鼓了腰包。”大禹街道南塬村党支部书记杨小江说。相比南塬村杨增福的“下地去上班”,许多果农已开始用“手机上班”。清晨,不时响起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