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农耕文明源远流长,相传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官后稷就在杨凌一带“教民稼穑,树艺五谷”。近百年来,伴随着社会变革和时代进步,陕西农业逐步突破传统农耕的枷锁,开启了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新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陕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一幅特色现代农业秀美画卷在三秦大地徐徐展开。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三农巡礼

三秦大地,一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滔滔黄河蜿蜒奔腾,巍巍秦岭脉通九州。在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中,陕西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中国革命史上,陕西更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近百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一代代三秦儿女传承红色基因,矢志艰苦奋斗,推动三秦大地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繁荣兴盛、从温饱不足到决胜全面小康、从黄土飞扬到满目葱茏的巨大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陕西考察,每次都对陕西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全省三农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的殷殷嘱托,高屋建瓴为陕西农业发展擘画蓝图。

不负重托,追赶超越。现如今,陕西已成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片沃土。这里是全球最大的苹果连片种植区,全世界每7个苹果中,就有1个产自这里;这里是全球最大的猕猴桃产区,全世界每3个猕猴桃,就有1个产自这里;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奶山羊生产基地,奶山羊存栏量、羊奶产量和加工能力稳居全国第一……一连串振奋人心的数字背后,是陕西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的精彩答卷。

陕西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孙矿玲表示,近年来,全省农业农村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牢记谆谆嘱托,矢志追赶超越,战疫情、保供给,兴产业、促脱贫,推改革、促增收,农业农村经济稳中有进,乡村振兴迈出稳健步伐,农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全省农业总产值从由新中国成立之初不足12亿元增长到去年的.54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改革开放之初的多元增长到去年的元。

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粮食“十七连丰”

筑牢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基石

六月的关中大地,金色麦浪滚滚,到处是丰收的景象。

.46公斤!6月11日,富平县满绪家庭农场传来好消息,经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陕西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张睿为组长的专家组对满绪家庭农场“吨半田”试验田进行实产验收,一块1.86亩的“伟隆”小麦,每亩单产达到了.46公斤的喜人产量,创造了陕西省小麦小面积亩产新纪录。

富平县满绪家庭农场负责人王满绪说:“满绪家庭农场总共有多亩地,全部采用富平县农技中心指导的优质栽培方式进行栽培管理,采用宽幅沟播技术,选用优良品种,增施有机肥、配方施肥,进行病虫草害绿色防控,适时节水灌溉等,产量比往年高。”

曾几何时,温饱问题是困扰陕西发展的难题。20世纪80年代初,陕西每年粮食缺口达1.5亿公斤。为改变这一局面,陕西省决定在渭北旱塬开辟“第二粮仓”。全国劳动模范、原陕西省农科院副院长李立科临危受命,开始了艰难的探索研究。他提出了“以磷促根,以根调水”的方案,使小麦亩产由一百多斤提高到四、五百斤,这一技术在渭北旱原的20多个县被广泛推广,此举使陕西一年增产小麦8亿多公斤,用科技手段解决了改革开放之初陕西省的粮食缺口难题。

据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调查结果显示,年全省粮食总产量首破0万吨大关,达到万吨,彻底摆脱了吃粮靠调进的历史。年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突破万吨大关,达到万吨,较年提高62.9%;年全省粮食总产达到万吨,连续八年稳定在万吨左右。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现实条件下,科技助推粮食单产水平提升,为保障粮食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与年相比,粮食面积减少了32.7%,总产却提高了53.3%,单产年均增长2%。

近年来,陕西省聚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挖掘粮食增产潜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粮食种植效益,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自给率,年粮食播种面积.5万亩,总产万吨,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陕西粮食生产在中国农业改革发展的浪潮中全速前进。“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稳定的粮食生产,成为三秦大地快速发展的坚强基石。

特色现代农业百花齐放

农民增收喜上眉梢

驱车驶入洛川县,一排排整齐的现代化果库群蔚为壮观,国家级洛川苹果批发市场这艘“产业航母”从此扬帆起航。

中国苹果看陕西,陕西苹果看洛川。年,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洛川县永乡镇阿寺村的李新安用毛驴驮回余株苹果树苗,在洛川塬上栽下了苹果树。这个半个多世纪以前的创举,让苹果成了今天陕西农民增收致富的“金蛋蛋”。

陕西横跨北亚热带、暖温带和中温带,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多样化的地貌、气候类型赋予其生产优质水果的先天条件。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考察鉴定,陕西黄土高原是我国乃至世界苹果生产唯一符合温度、光照、降水等7项农业气象指标的最佳优生区之一。

早在上世纪80年代,陕西省便将苹果确定为六大主导产业之一,推动苹果产业迅猛发展,陕西一跃成为苹果大省。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委、省政府始终将果业发展作为经济增长、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通过资源整合、政策倾斜、资金扶持,极大调动了农民发展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年,陕西水果总面积达.72万亩,产量.03万吨,其中苹果面积达到.27万亩,产量.21万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千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果企有3多家,水果家庭农场多个,果业合作社多个,果品批发市场33个(国家级2个,省级3个),果品经纪人近4万名。

陕西省现代化猕猴桃果园。

三秦大地,物产丰饶。除了苹果以外,羊乳、猕猴桃、冬枣、茶叶等特色农产品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陕西省结合资源禀赋,将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实施“3+X”工程,推动以苹果为代表的果业提质增效,以棚室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农业转型升级,以奶山羊为代表的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以茶叶、食用菌、中药材、富硒农产品为代表的区域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近年来,陕西统筹产业集群、产业园区、产业强镇,引领农业向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方向发展,累计创建2个国家产业集群、5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24个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实施“三年百市”品牌营销行动,推动陕牌农产品走进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洛川苹果品牌价值高居全国水果类第一。

在脱贫攻坚中,许多地方的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总书记点赞的“小木耳、大产业”,将柞水县65%的贫困群众嵌入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上。

柞水县木耳基地。

截至年2月,陕西省5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出列,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地区发生巨大变化,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累计.5万户、.2万贫困人口享受了产业帮扶措施,扶贫产业落地见效,农民经营性收入快速增长,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省农村居民收入的92%以上。

深化农村改革

乡村振兴足音铿锵

“过去,我在外面干装修,经常出门在外,收入还不稳定。村上成立石磨面粉公司后,我入股5万元,还负责公司的生产,每月工资元。”乾县永留村村民赵争长告诉记者,“能在家门口有固定收入,真是太好了,咱要对得起村民的信任,一定要把生产管好。”

永留村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依托当地盛产的优质小麦资源,成立了石磨面粉公司,并于年9月正式投产。“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政府扶贫投资50万元,吸纳群众股份资金万元,带动全村户贫困户参与分红。”永留村党支部书记赵管瑞说,“我们要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带动村民稳定增收。”

现代化苹果分选线。

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广袤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如今,三秦大地兴起土地流转,使土地向种养能手集中,推进特色优势产业规模经营,正在引发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彰显出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回望历史,陕西省70年来农村改革始终围绕着“土地”打转。在-年的人民公社制度中,实行土地集体所有、统一经营、按工分分配劳动成果的经营形式,形成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基本经营制度。年陕西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得以建立。年,陕西省出台《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实施意见》,推行“三权”分置,在全国率先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确权面积达.38万亩,向.45万农户颁发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颁证率达到97.22%,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实现全覆盖,流转土地万亩,流转率达到27.1%。

年以来,陕西省围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重点任务,着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努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城乡要素流动,为广大农村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陕西奶山羊现代化挤奶平台。

目前,陕西已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规范推进清产核资和股权量化,整合资金8.45亿元注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推动全省1.45万个村集体经济有了实质性发展,其中58.2%的村集体有了经营收益,28.4%的村年累计分红5.6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家,农民合作社达到6.33万家,纳入名录管理的家庭农场达9.4万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成为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主力军,农民财产性收入稳步增长。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较上年增长8.0%,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和城镇居民收入水平。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陕西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正昂首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一幅幅增长曲线图、一张张绽放着农民笑脸的照片、一串串珍珠般的数据,向人们展示着近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陕西农业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郭英胡明宝

三农巡礼·云南篇丨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

三农巡礼·北京篇丨三农新画卷振兴有“京”彩

三农巡礼·山西篇丨“晋”级名特优,向功能农业要高质量

三农巡礼·安徽篇丨绘出“皖”美乡村画卷

三农巡礼·吉林篇丨建好“吉土”粮仓做强吉林大米

三农巡礼·内蒙古篇丨粮仓实牧歌扬奶业兴

三农巡礼·福建篇丨闽台农业交流合作硕果累累

三农巡礼·河北篇丨燕赵大地“彩绘”现代农业新基色

三农巡礼·黑龙江篇丨黑土地让“中国饭碗”盛满“中国粮”

三农巡礼·辽宁篇丨天辽地宁谱华章

三农巡礼·河南篇丨从“中原粮仓”到“百姓厨房”

三农巡礼·浙江篇丨三个账单看“小康成色”

三农巡礼·山东篇丨昔年“闯关东”今朝“过万亿”

三农巡礼·海南篇丨让热区三农更“热”

监制:杜兰萍编辑:裴逊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