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洛川果农在分拣包装苹果。李彦东摄(中经视觉)
受冻害和冰雹等自然因素影响,今年我国苹果大范围减产,苹果产业大县陕西洛川更是遭遇了一个严峻的产业“小年”。但是,洛川的苹果销售收入却与往年持平并略有增长。能够实现逆势增收,除了多年苹果防灾管护的丰富经验外,持续不断的产业创新才是助力洛川果业穿越农业“大小年”的制胜“法宝”。
深秋的陕北高原层林尽染。9月底,一年一度的中国·陕西(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再次拉开帷幕。革命老区消费扶贫产品网红直播节、果品数字化营销云峰会暨产销对接云洽谈等20余场线上线下活动,让八方宾客感受我国苹果市场强大内需活力。同时,如何以产业创新抵御、对冲产业风险,打造“长盛不衰”、穿越“大小年”起伏周期的县域特色支柱产业,也成为果农、政府主管部门与各方专家热议的话题。
受冻害和冰雹等自然因素影响,今年我国苹果大范围减产,来自国家苹果大数据公共平台的模型预测数据显示,全国苹果产量约万吨,较去年减产5%左右。地处陕北高原的苹果第一大县洛川更是遭遇了一个严峻的产业“小年”。那么,果农的日子还好吗?洛川人的回答是:全县苹果销售收入与往年持平并略有增长。
能够实现逆势增收,除了40多年苹果防灾管护的丰富经验外,持续不断的产业创新才是洛川果业穿越农业“大小年”的制胜“法宝”。
好政策推动农事创新
品质好、品牌亮,让一度“躺着就能赚钱”的洛川果农改造老果园并非易事。经过几年的宣传动员,年洛川打出“提质增效”重拳,大力推行矮化密植高效种植方式,“苹果第一村”阿寺村的果农迈出了第一步。为了引导群众,县果业局带领村民外出参观学习。“当得知一亩矮化密植果园的收入比传统种植高几倍时,果农们动心了。”永乡镇党委书记李新锁说。可是,高标准的矮化密植果园需要高额的投资成本,这又成了改造老果园的一道难题。
为此,洛川出台系列激励政策,规定只要果农愿意,政府就免费提供竹竿、立架等物资,果农只需购买树苗。好政策给果农带来了底气和保障,全县掀起了“果园提升”的热潮。截至目前,全县矮化密植果园已达到乡镇全覆盖。
“相比传统乔化果树,新品种果树成型早、结果早、丰产早,产量和质量也较以前高出好几倍。”说起矮化密植苹果,果农李鹏飞滔滔不绝,“高纺锤树形节省了近80%的土地,也为以后实现水肥一体化和机械化作业打下了基础,既可以减轻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劳动效率。”
通过几年的示范带动,洛川目前矮化密植果园已经发展到10万亩,占全县果园总面积的18.87%。
集约化促进高质量发展
从“分田到户”到“以株代亩”,是洛川苹果产业提质增效实现集约化发展的又一新探索。
年,洛川县凤栖街道带着果农经过多次走访调研,决定打破传统果园各自为战的经营模式,实施整合土地,“联园”经营,既避免土地浪费,又实现抱团出击。
有73户亩果园的凤栖街道谷咀村参与了这种新的经营方式。他们在苹果种植前期进行统一规划设计,中期统一灌溉、防治病虫害,后期统一协调对接市场,分片区对果园进行实时管理,每个区域都有各自的主管,指导农户在适宜集约化经营时进行农事耕作。
“以前零散的土地不方便灌溉和大型农机具工作。现在建设高标准农田,重新调整划块,配套灌溉设施,可以更好地推进农业机械化。”村民党永安指着石杆上自己的名字说,“从这里开始是我的果树,一亩地可以栽植棵,我有7亩地就有多棵果树,打破地界后,我还能多种几棵。”
这种被果农们叫作“以株代亩”的新形式,不再通过传统的亩数来划分到户,而是通过具体的果树株数来代替亩数。谈起这种“互助合作、统分结合”的经营模式,尝到甜头的果农们都说:降低挖改成本、提升果品一致性、保证果农利益最大化……单算经济账,一个流程下来就能节省投资25%左右。
“后整理”成增效“先手棋”
洛川县苹果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苹果局局长张军旗告诉记者:“近年来洛川苹果能‘带皮吃、上户口、论个卖’,除了抓好果园投入和先进的管理技术以外,还得益于我县建立的质量追溯体系,更得益于坚持走‘后整理’的路子。”
在张军旗的指导下,记者用手机扫了扫陕西顶端果业公司苹果箱上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337.html